【婚禮必知】遇到家中長輩過世怎麼辦?一次搞懂「百日婚」的由來與禁忌

在婚禮籌備的過程中,若家中長輩不幸離世,常會聽到「百日婚」或「乘孝娶」的說法。依照傳統習俗,晚輩應守孝三年,而這段期間原則上避免所有喜慶之事,唯獨「婚嫁」可通融。但若要結婚,必須在長輩過世的一百天內完成婚禮,否則就要等守孝期結束後才能舉行。
今天 beyou wedding 就來帶大家一次看懂「百日婚」的由來、禁忌與現代做法,幫助準新人在特殊情況下,也能更安心面對婚禮安排。
百日婚的由來:常見三種說法
1. 沖喜
在失去至親的哀傷時刻,若舉辦婚禮能以喜氣沖淡哀氣,不僅能安慰家人情緒,也象徵慰藉在天之靈。
2. 增添人力
在古代農業社會,若家中長輩過世,等於少了一份勞動力;若再守孝三年未婚,便無法增添人手。百日內成婚,意味著迎娶媳婦、傳宗接代,也能為家中增添幫手。
3. 節省開銷
婚禮一向花費不少,若在百日內舉辦婚宴,基於「低調從簡」的原則,不會過度鋪張,反而能為家中省下一筆開支。
百日婚的禁忌:以低調、簡化為主
不掛紅、不穿紅
避免大紅色佈置與禮服,以低調色系替代,象徵哀悼與尊重。
不拜祖先
避免婚禮儀式與喪事交疊,因此百日婚不需安排祭祖。
不放鞭炮
婚禮不適合太過喧鬧,以免觸景傷情或讓人覺得不敬。
不吃湯圓
湯圓象徵團圓,但因親人甫離世,為避免勾起悲傷,百日婚多不安排此食俗。
常見問題 Q&A
Q1:若無法在百日內完成婚禮,是否要守孝三年?
現代多數家庭已將三年守孝期縮短為一年,待完成「合爐」後便能繼續籌備婚事。
Q2:如果是「喜喪」,還需要遵守百日婚禁忌嗎?
若長輩享壽 80 歲以上,多會視為「喜喪」,喪禮氛圍也較為喜慶。有些家庭認為不需避諱,但也有家庭仍會遵循傳統禁忌。建議新人應先與雙方家長充分溝通,避免誤會與衝突。
「百日婚」是傳統文化下的一種通融方式,背後蘊含的是 對亡者的尊重、對家人的體貼。現代社會更強調「尊重雙方家長共識」,不論是選擇百日內完婚,或延後至服喪期結束再舉辦,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理解與支持。
-
#beyouwedding 婚禮顧問|婚禮主持
⟣ #客製婚禮,寫下 #你們名字 婚禮 ⟢
beyou wedding —— be yourself